由国家艺术基金、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承办,由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公益金共同资助的《全国高等美术院校附中校藏速写巡回展》(广州站)于5月7日-5月13日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该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牵头组织,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中国美术学院附中、鲁迅美术学院附中、西安美术学院附中、新疆艺术学院附中共同参与,从各校建 (复) 校以来各时期留校学生速写中精选作品六百件原作,较为全面的展示了速写在各院校各时期的发展面貌。展览在一层2-4号展厅陈列,多数作品为首次展出,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到艺术家们在青少年时期艺术道路上跋涉的气息。作品尺幅不大,却鲜活生动,呈现出真诚、强烈、鲜活、多样、直入人心的艺术特色,在平凡朴实中呈现出独特的 风采,展现了速写在培养优秀艺术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唤起美术界对速写重要性的思考,引导艺术家用面对时代、深入生活,创作反映时代、反映人民的优秀作品。
我校师生于13日集体参观了展览,老师们以专业课的形式进行分班导览与讲解。同学们非常珍惜此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还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这次观摩活动,使他们从不同时代、不同教学体系、不同个性的同辈人当中吸取到丰富的艺术养分、艺术实践经验和追求艺术的真诚!
前言
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全国高等美术院校附中校藏速写巡回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拉开广州站帷幕。本展览项目由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牵头,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广州美术学院附中、鲁迅美术学院附中、西安美术学院附中、新疆艺术学院附中共同参与,构成了有代表性的高等美术院校附中教育教学成果汇览。在时下纷呈的各类艺术展览中,这个展览别开生面,洋溢出守正求真的学术品格,展现了艺术学子在青葱岁月留下的坚实足迹。
速写是与现实生活最为紧密联系的艺术形式之一,是美术家深入生活最直观的反映,是面向时代、表现时代最直接有效的艺术表达方式。优秀的速写作品看似轻松随意的简约数笔,却能迅速抓住客观物象的形与神,蕴含着作者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把握造型的个性取向。优秀的速写作品不仅仅是“练笔”的习作,同时是“写”出来的视觉心语,体现了对时代、对生活的关注,展现了美术家反映时代现实的责任与担当。
高等美术院校的附中是艺术家的摇篮,肩负着培养未来优秀艺术家的使命责任。附中是学生从少年步入青年的重要阶段,从对世界无选择的张望变为有目标的注视,从无意识的感受转为有意识的选择,从技巧技术的训练上升为艺术心智的建构,把斑驳闪烁的碎片连缀成璀璨的视觉形象。这一时段的教育为青少年学生未来的艺术成长打下坚实且宽广的基础,而速写则培养了他们用绘画的眼睛观察生活的本领,训练了脑、眼、手三者相协调的能力,是造型艺术基本功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速写之“速”,在某种程度上犹如竞技运动状态下力量与情感的爆发,从而得到神来之笔、动人之象。在中国美术教育系统中,速写一向是附中的骄傲,是附中教学最鲜明的专业成果,是艺术青少年成长的最重要标志。附中阶段的速写以其平凡朴实、贴近生活而呈现独特的光彩,呈现出真诚、强烈、鲜活、多样、直入人心的艺术特色,反映着青少年美术学子敏锐的艺术触觉和纯净的表现语言。
本次展览精选六所院校从建校以来各时期的校藏作品,包括知名艺术家在当年求学之时的作品和当下年轻学子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尺幅不大,但鲜活生动,是青年学子见灵性、显才情、练功底的体现。在一幅幅富有强烈时代印记、生活气息浓郁的速写作品中,记录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见证着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足迹,也记录着优秀艺术家成长道路上跋涉的足迹。希望每代人都能在似曾相识的画面中找寻到亲切的回忆。
祝展览圆满成功!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范迪安
我校师生观展现场
师生按防疫要求有序进场
学生参观现场之一
老师现场导览讲课
学生参观现场之二
师生合照
附中丁松坚校长(左三)、何军书记(左四)、张伟副校长(左二)与老师们合照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印刷厂一角》 张义波 27cm×19cm
纸本炭铅 1982年5月
《小三》 李贵君 14cm×21cm
纸本炭铅 1983年3月 指导教师:王德娟
《女子肖像》 周亭 11cm×10.5cm
纸本油彩 1999年
《姐弟俩》 廖勤 38cm×26cm
纸本炭笔 1999年 指导教师:高天雄
《戏曲人物》 王子零 19cm×26.5cm
纸本炭笔 2016年5月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印刷厂一角》 张义波 27cm×19cm
纸本炭铅 1982年5月
中国美术学院附中
《中山公园前的游船》 沈铣 28.5x23.5cm
纸本水彩 1956年
《全身像速写》 戈立强 56.5x39.5cm
纸本炭笔 1989年
《同学》 周欣 37x27cm
纸本铅笔 1995年
《街景印象》(2) 翁志丹 26x26cm
纸本钢笔 2002年
《乡村灶台》(4) 单彤、竺婧 30x22cm
纸本色粉2015年
鲁迅美术学院附中
《人物写生》 刘心恬 25.4x35.5cm
纸本炭笔 2021年
《人物写生》 杨景雯 26.5x37.9cm
纸本炭笔 2021年
《人物写生》 于洋 25x35.5cm
纸本炭笔 2007年
《乡村》 郑一 13.5x14.5cm
纸本水粉 2020年
《乡村一角》(2) 武千羽 19x24cm
纸本水彩 2020年
西安美术学院附中
《董加法的大爷》 佚名 26.5x39cm
纸本炭笔 1963年
《农忙时节二》 佚名 15x27.5cm
纸本钢笔 1963年
《下乡速写》 佚名 11x25.5cm
纸本炭笔 1971年
《陕北老人》 孙家元 38x26cm
纸本炭笔 1979年
《车站一角》 李国栋 30x22.5cm
纸本炭笔 1983年
新疆艺术学院附中
《喀勒提巴扎行-4》 芮浩文 35x27cm
纸本炭笔 2008年
《上学路上》 伊力凡·阿力木江 29.8x21.1cm
纸本水彩 2012年
《速写老人像》 地里木拉提·吐尔地 20x30cm
纸本铅笔 1978年
《头像》白昆亭 25x25cm
纸本铅笔 1976年
《肖像》 杨鸣山 13x14cm
纸本水彩 1970年